动态与信息
    当前位置: 首页 >> 动态与信息 >> 校园传真 >> 正文
    校园传真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理查森教授与交大附中师生互动交流
    时间:2011-04-28 阅读:

    4月29日上午,西安交大附中曲江校区的多功能报告厅座无虚席,来自美国康奈尔大学的199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罗伯特•理查森(Robert C.Richardson)教授应邀来访,与在场的三百多名师生进行了一场精彩的互动交流。

    在交流会开始前,理查森教授和夫人在王佩东校长的陪同下参观了校园,对橱窗图片展示的我校学生获得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金奖、铜奖非常赞赏。冯冀副校长主持了这场与大师的对话交流会。王佩东校长代表交大附中师生对诺奖得主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希望同学们借此难得的机会聆听智者的声音,领略大师的风范,感悟科学的真谛。

    理查森教授深深地表示感谢,坦诚地回答了师生们用英语提出的物理学习、科研以及生活方面的各种问题。

    有学生问:“你是怎么得到科学的灵感呢?”

    他回答说:“我不知道灵感是怎么来的。但是,当你专注于某件事情,就有一种魔力同你的意识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我对科学的兴趣爱好来自我幼年参加童子军的经历。在童子军营地里,我们会有游泳、观测天象、观鸟这些有趣的活动,我看到了许多自然的奥秘。到后期我便成为了童子军的顾问,负责指导其他的童子军观天文,带领他们做鸟禽研究,在凌晨去体验奇妙的大自然。”

    理查森教授认为,保持一种好奇心,善于提出问题,是取得科学研究成功的重要因素;当然,机会、运气也很重要,但是不要投机取巧,要有对科学的热爱,在科学研究中找到乐趣。

    理查森教授非常热爱生活,称他的妻子贝蒂是他一生中最好的朋友。在对话交流现场,贝蒂多次提示理查森教授拿好话筒,当理查森教授用手势比划时,妻子贝蒂就很快接过话筒帮忙。贝蒂说,理查森既是诺贝尔奖获得者,也是一个非常称职的丈夫,擅长烹饪,而且会弹钢琴,教孩子们学小提琴以及大提琴,他们家里一直是音乐声不断。

    理查森教授说,生命重于一切,重于物理,人类、文化这些都是比物理重要的东西。宇宙中有许多东西等待着我们去认识,比如暗物质、暗能量,宇宙大爆炸以后有95%的不可见物质我们现在还不知道但我们保持这样一种(认知的)期待。

    整个交流会现场气氛热烈,理查森教授对科学的执着追求和严谨的治学精神是同学们深受感染和激励,这一次难忘的科学洗礼,必将激励同学们在探索自然科学的道路上勇敢追求,刻苦钻研。

    罗伯特•理查森(Robert C.Richardson)教授1937年生于华盛顿,先后在弗吉尼亚理工大学、杜克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博士学位。1968年后担任康奈尔大学助教、副教授、教授、校长顾问和教学副校长职务等,主要从事原子、低温物理和固态物理学实验研究。1996年因发现了氦3的超流现象,与戴维•李(David M.lee)、道格拉斯•奥谢罗夫(Douglas D.Sheriff)同时获得诺贝尔物理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