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月18日至22日,由新加坡华侨中学和南洋理工大学主办的“第二届国际青年科学论坛(2nd International science youth forum @ Singapore 2010)”隆重举行,来自中国、中国香港和台湾、日本 、马来西亚 、印度尼西亚 、韩国 、泰国等亚洲顶级中学93名理科高材生和28位理科教师聚首狮城,参加了此次科学交流盛会。蜚声国际的诺贝尔奖科学家大卫•格罗斯教授(2004年物理奖得主),理查德•罗伯茨教授( 1993年生理学/医学奖得主),杰罗姆•弗里德曼教授( 1990年物理奖得主),道格拉斯•奥谢罗夫教授( 1996年物理奖得主)和知名科学教育专家大卫•菲利普斯教授出席论坛。我校教科研处副主任陈超君、高2011届巩劭翔、徐雷一行三人代表西安交大附中应邀参加会议。
本次论坛以 “未来的科学与改革(Future innovations and science)”为主题,举办了一次诺贝尔得主的科学专题报告,组织了四组循环的十六场诺贝尔得主、科学家与师生面对面的对话交流活动,参观了具有世界先进科研水准的“新加坡科技研究局Agencg for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search)”等。本次活动以“诺贝尔得主与师生互动”为核心环节,与会者都非常珍惜主办方创造的与诺贝尔获奖者零距离的学习机会,积极主动地请教有关科学、技术、科学研究方法、灵感扑捉等问题。这些诺奖得主以幽默的风格、鲜活生动的科研感受让对话充满乐趣。
我校参会师生表现积极,向科学大师们请教了很多问题,如巩劭翔同学提出了 “科技对环境污染” 问题,Professor Jerome I. Friedman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90) 回答道:“真正对环境、社会造成危害的是技术而不是科学,因此科学是不应该被禁锢或者规范的,因为它们仅仅指导人们认识世界,不会对世界造成伤害。而技术则是用来改造世界的,所以应该被规范的是技术。”徐雷同学提出 “在美国,大量玉米等谷物被用于制造酒精,以此缓解燃油压力,然而世界粮价因此上涨,至少在中国看起来是这样。那么我们如何看待能源与食物的关系?”Professor Douglas D. Osheroff (The Nobel Prize in Physics 1996)回答道:“这个问题很有趣,至少我并不赞赏酒精汽油的做法。你知道的,那是布什政府的作为,我们不应该把粮食消耗在酒精制造上。在非洲以及世界上的许多地区,人们仍在经受饥荒,对于整个世界来说食物仍是匮乏的,科学应该对世界的发展尽责任……。在最后一天的教师参会心得交流会上,我校教师陈超君作了题为 “用智慧支撑学生卓越成长”的主题发言,重点阐述了西安交大附中 “努力追求适合每一个学生发展的教育” 的办学理念,获得与会教师的一致认同。我校师生在本次论坛上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等得到了主办方及与会师生高度评价。
六天的论坛为亚洲青年数理精英搭建了高水准的学习平台,师生们互相切磋、交流,特别是参加者向诺贝尔奖科学家及权威学者进行讨教,了解到现代科学前沿领域里的研究水平及发展动向,感受大师们的广博知识、广泛兴趣、执着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师生们收获颇多,不断被鼓舞、激励,增强了勇攀科学高峰的决心和毅力。